<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et网址多少_365BET-官网_365beat怎么下载分析

         

        广东青年人口状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广东青年人口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并对青年人口结构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青年人口  分析

         

          一、青年人口总量和性别构成变化状况

          (一)总量减少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广东常住人口中18-39岁青年人口(本文将青年人口定义为18-39岁的人口,下同)总量为4573.98万人,2013年全省青年人口减少至4337.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则从2010年的43.8%下降为40.8%,降低3个百分点。广东青年人口总量变化主要受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2010年全省青年人口比2000年增加759.70万人,增长19.9%,其中跨省流动青年人口增加227.28万人,占全部青年人口增量的33.6%。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分析,由于10-14岁年龄组人口明显少于35-39岁人口(少272.11万人),因此在不出现跨省流动青年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全省进入青年人口的人数将持续少于退出青年人口人数,青年人口总量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二)性别比略有下降

          根据201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2013年年末广东青年人口性别比为107.16,比2010年的107.98下降0.82个百分点。广东青年人口男多女少的格局主要是由跨省流动青年人口性别比高引起的。2010年广东跨省流动青年人口总量为1535.80万人,占全省青年人口总量的33.6%,性别比达123.35,比全省青年人口性别比平均水平高15.37个百分点,而广东户籍青年人口性别比为103.11,比全省平均低5.87个百分点。

          二、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

          (一)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例明显上升

          201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青年人口受教育状况有两个特点:一是初中以下教育程度人口比重下降。小学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7.2%下降为4.7%,初中教育程度占比则从52.6%下降为48.8%。二是高中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比明显上升。2013年广东青年人口中高中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为27.7%,比 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比18.5%,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近年来广东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不断提高,逐渐由低层次向中高层次转变。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7年,其中,男性10.71年,女性10.42年,总体上相当于高中中下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广东青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全国平均高1.77年,其中男性高1.55年,女性高1.98年。

          三、青年人口的婚姻构成

          (一)未婚人口比例显着上升

          人口的婚姻构成是指15岁及以上人口中,处于未婚、有配偶、离婚和丧偶状况的人口比例。本文只分析达到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的青年人口(20到39岁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中,未婚人口占40.6%,比2000年的34.4%高6.2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64.9%下降为58.7%,减少6.2个百分点;离婚和丧偶所占比重很低,因此10年间的变化也相对较小。

          从年龄构成看,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未婚比例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5-34岁人口的未婚比例大幅提高,其中25-29岁上升10.4个百分点,30-34岁上升5.4个百分点。25-34岁人口未婚比例高与该年龄段性别比明显提高有很大关系。2010年广东25-29岁和30-34岁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108.85和111.08,比2000年分别高4.71和2.68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在青年人口中男性人口的未婚比例要高于女性人口,因此性别比上升拉高未婚比重。

         

        表1    2000年和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婚姻构成

        年 龄

        2000

        2010

            (%)

        有配偶(%)

            (%)

        有配偶(%)

        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

        青年人口

        34.4

        38.4

        30.4

        64.9

        61.0

        68.8

        40.6

        45.7

        35.1

        58.7

        53.7

        64.0

        20-24

        83.8

        90.1

        78.3

        16.2

        9.9

        21.7

        84.8

        91.0

        78.3

        15.2

        9.0

        21.6

        25-29

        32.0

        41.0

        22.8

        67.7

        58.7

        76.7

        42.3

        51.4

        32.6

        57.3

        48.4

        67.0

        30-34

        8.6

        11.8

        5.2

        90.4

        87.2

        93.7

        14.0

        17.7

        10.0

        84.9

        81.4

        88.8

        35-39

        3.7

        5.4

        1.8

        94.6

        93.1

        96.2

        5.7

        7.3

        4.0

        92.5

        91.2

        93.9

         

          (二)城市未婚青年比例高于镇和乡村

          由于广东城乡青年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存在差异,导致城乡婚姻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城市未婚青年人口比重达42.0%,比镇和乡村高4.5和3.7个百分点;而有配偶比重为57.3%,比镇和乡村低4.3和3.5个百分点。

          广东20-39岁青年人口的城乡婚姻构成有两个特点:第一,女性青年人口未婚比重的城乡差异要远大于男性人口。2010年20-39岁城市女性青年人口的未婚比重为37.1%,分别比镇和乡村高5.4和5.5个百分点;男性青年人口的未婚比重则为46.4%,分别比镇和乡村高3.4和1.3个百分点。第二,在城乡内部,男女性人口的未婚比例的差异按城市、镇和乡村逐步拉大,2010年广东城市20-39岁男性青年人口的未婚比重比女性高9.3个百分点,镇和乡村则分别高11.3和13.5个百分点。

          四、青年人口的就业状况

          (一)劳动参与率下降

          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为85.1%,比全国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高2.7个百分点,比2000年广东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低4.9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低4.5个百分点,女性低5.9个百分点。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结构具有如下变化特征:

          1.男女性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差异增大。2000年男性青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比女性高7.8个百分点,2010年上述差距进一步拉大到9.2个百分点。

          2.18-24岁人口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25-3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变化不大。与2000年比较,18、19和20-24岁人口劳动参与率分别大幅下降26.1、20.8和10.3个百分点。分性别看,18-24岁女性人口劳动参与率的降幅要远高于男性,如18岁女性人口劳动参与率的降幅达31.1个百分点,比18岁男性人口降幅多11.8个百分点(详见表2)。

          3.18-19岁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仍高于男性,但差异显着缩小。受传统思想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女性青年人口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要低于男性,这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表现更为突出,2000年18和19岁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分别为79.3%和86.5%,分别比男性同龄人口高13.6和10.0个百分点。2010年,18和19岁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仍高于男性,但差异显着减少,其中18岁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比男性高1.8个百分点,19岁则只高1.1个百分点。

          广东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与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和高等院校扩招有直接关系。2010年全省18-24岁人口中具有高中教育程度(含在校学生)的比例为29.4%,比2000年高5.4个百分点;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含在校生)的比例为15.7%,比2000年提高10.1个百分点。更多的低龄青年人口乐于接受更高的教育,更倾向于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而不是较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有利于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顺应广东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但同时也拉低了青年人口的就业比重,使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

         

        表2  2000年和2010年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参与率

         

        年龄组

        2000

        2010

        小计(%

        男(%

        女(%

        小计(%

        男(%

        女(%

        青年人口

        90.0

        94.0

        86.2

        85.1

        89.5

        80.3

        18

        73.4

        65.7

        79.3

        47.3

        46.4

        48.2

        19

        82.2

        76.5

        86.5

        61.4

        60.8

        61.9

         20-24

        91.9

        92.7

        91.3

        81.6

        83.4

        79.8

        25-29

        92.1

        98.1

        86.0

        91.6

        97.3

        85.5

        30-34

        91.1

        97.9

        83.9

        90.9

        97.7

        83.5

        35-39

        91.2

        97.6

        84.3

        90.8

        97.3

        83.8

          (二)超五成就业人口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上升

          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13.2%,比2000年下降14.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4.0%,比2000年提高7.1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占32.8%,比2000年升7.4个百分点。广东青年人口三次产业就业占比变化说明,广东青年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从事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从2000年46.9%提高到54.0%,超过50%;与此同时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也十分明显,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的提升幅度大于第二产业。

          (三)商业、服务业人员比重显着上升

          2010年,广东18-39岁青年人口在六种职业大类的就业比重变化特征:一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就业比重的上升幅度最大(6.7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职业就业人口比重增幅也均超过2个百分点;二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就业比重降幅最大,达13.5个百分点;三是生产工人类和负责人类职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明显。总体上看,青年人口职业构成的变化与行业构成变化密切相关。

         

        表3  广东省青年人口职业构成

         

        职业大类

        2000年(%

        2010年(%

        20102000增减

        (百分点)

        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6

        2.5

        0.9

        二、专业技术人员

        6.4

        8.5

        2.1

        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5

        7.5

        2.5

        四、商业、服务业人员

        15.7

        22.4

        6.7

        五、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27.8

        14.5

        -13.3

        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43.5

        44.4

        0.9

         

            五、青年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比较,大专以上教育程度青年人口占比低。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中受初中、高中教育的分别占52.6%和24.7%,比江苏省高5.8和1.7个百分点,比浙江省高3.5和4.8个百分点;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15.3%,比江苏和浙江分别低8.0和4.3个百分点。

          2. 流动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2010年广东户籍青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年,跨省青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比广东户籍人口低0.3年;25-29、30-34和35-39岁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数分别占15.6%、11.4%和7%,比户籍人口分别低5.1、7.5和7.2个百分点。

          青年人口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为广东实现两个“率先”发展目标提供人力保障。

         

        表4  广东、江苏、浙江青年人口受教育状况比较

        小学(%

        初中(%

          中(%

        大专及以上(%

        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

        广东

        7.2

        2.9

        4.3

        52.6

        27

        25.6

        24.7

        13.8

        10.9

        15.3

        15.7

        14.8

        江苏

        6.3

        2.2

        4.1

        46.8

        22.7

        24.1

        23

        12.5

        10.5

        23.6

        24.7

        22.4

        浙江

        10.8

        4.5

        6.3

        49.1

        25.7

        23.4

        19.9

        11

        8.9

        19.6

        19.1

        20.1

         

          (二)跨省流动青年人口性别比过高

          2010年广东青年人口性别比为107.98,其中,广东户籍青年人口性别比为103.11,跨省流入青年人口为123.35,比广东户籍青年人口高20.24。流动青年人口性别比过高给流入地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带来很大压力,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又一挑战。

          青年流动人口性别比偏高与广东制造业重型化特征明显有直接相关,为缓解流动青年人口性别比过高状况,一方面要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及时制止招工过程的性别歧视,保证女性青年人口享有公平的就业权利。

         

         

         

                                                                                            供稿单位:人口和就业处

                                                                                           撰    稿:翟 丰

         



        分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