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et网址多少_365BET-官网_365beat怎么下载分析

         

        2013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3年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分析

         

          2013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继续提高,区域差距不断缩小,产业结构继续升级,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建设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2013年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广东各地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花大力气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特征。

          (一)区域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地区相对差距不断缩小

          2013年,随着“双转移”的深入推进和粤东西北产业发展新格局“落子”逐步到位,粤东西北围绕钢铁、石化、交通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投资建设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以产业转移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和升级,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快于全省水平,地区差距扩大趋势有所抑制。

          从经济总量看,珠三角占全省GDP比重从2007年开始下降,粤东西北占全省GDP比重持续上升。2013年,珠三角GDP突破五万亿,达到53060.48 亿元,增长9.4%,占全省总量的79.1%,比2007年下降0.9个百分点。粤东西北GDP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粤东、粤西和粤北GDP分别为4623.35 亿元、5260.01亿元和4185.76亿元,增长10.5%、12.0%和8.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GDP比重分别为6.9%、7.8%和6.2%,与2007年相比,粤东、粤西分别提高0.5个、0.6个百分点。从人均GDP看,2013年珠三角人均GDP达93114元,增长8.8%。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也明显增加,分别为27002元、33712元和25513元,增长9.9%、11.0%和7.7%。其中粤西人均GDP已超过三万元。四大区域人均GDP最高与最低之比是3.65:1,与2005年的4.56:1相比,差距明显缩窄。

          近年来,粤东西北增速快于珠三角,这也是区域相对差距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粤东、粤北山区GD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比珠三角高0.3个、0.7个百分点,仅粤西比珠三角低0.8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后,珠三角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2009-2013年珠三角GDP年均增速仅为9.8%,比“十一五”期间整体经济增速低3.7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受国际市场动荡的影响相对低于珠三角,2009-2013年GDP年均增速分别为12.0%、11.5%和10.2%,均高于珠三角,保持两位数增速,增长相对平稳。

          

        图1  2013年各区域GDP总量和增速

                                                                                                 单位:亿元,%

         

           

          

        表1  各区域分时期GDP、人均GDP增长及区域GDP比重

                                                                          单位:%

        指标 

        时期

        珠三角

        粤东

        粤西

        粤北

        GDP增长

        2001-2005

        15.4

        7.8

        11.6

        11.8

        2006-2010

        13.5

        13.8

        12.7

        14.2

        2011-2013

        9.1

        11.0

        11.0

        9.2

        2009-2013

        9.8

        12.0

        11.5

        10.2

        人均
        GDP
        增长

        2001-2005

        13.4

        6.3

        9.1

        9.6

        2006-2010

        9.2

        12.4

        12.1

        13.6

        2011-2013

        7.8

        10.1

        10.1

        8.3

        2009-2013

        7.1

        11.0

        11.0

        9.4

        四大区域占

        全省GDP比重

        2000

        75.2

        9.5

        8.5

        6.8

        2007

        80.0

        6.4

        7.2

        6.4

        2010

        79.3

        6.8

        7.5

        6.4

        2013

        79.1

        6.9

        7.8

        6.2

         

          (二)产业层次整体提升,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2013年,广东继续借助经济周期波动和国际市场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全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7.8%,比201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各区域反映产业升级水平的结构层次系数比上年均有所提高。其中,珠三角第三产业比重也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超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11.5%,比第二产业高3.9个百分点。粤北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也比第二产业增速高0.3个百分点;而粤东、粤西加快推进工业化,第二产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第二产业增速分别比第三产业高5.5个、1.1个百分点。

          

        表2  2013年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和增长情况

        区域

        三次产业构成(%

        三次产业增长(%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省

        4.9

        47.3

        47.8

        2.5

        7.7

        9.9

        珠三角

        2.0

        45.3

        52.7

        2.4

        7.6

        11.5

        粤东

        8.7

        55.9

        35.4

        4.0

        13.2

        7.7

        粤西

        18.8

        42.2

        39.0

        4.6

        14.1

        13.0

        粤北

        16.3

        41.7

        42.0

        4.8

        9.0

        9.3

         

         

          区域劳动力结构配置不断优化。“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产业转移带动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促使东西北地区就业人口结构明显改善。2013年,珠三角非农从业人口占90.5%,比2007年提高3.6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粤东、粤西和粤北分别占67.3%、47.0%和51.2%,比2007年提高9.2个、6.1个和3.5个百分点,表明区域就业结构朝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迈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粤东西北就业结构还需继续调整。

          

        图2   2013年各区域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

         

         

           

          高端先进工业发展较快。2013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12714.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7.9%(年报)。其中珠三角和粤西先进制造业比重为50%左右,分别为52.0%和49.8%;粤东、粤北先进制造业也保持较快发展。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654.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5.1%。随着珠三角转型升级加快,其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4%,占全省比重达94.8%。在高端先进工业带动下,全省工业增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粤东西北增速遥遥领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3%、14.6%和10.5%,均高于珠三角的8.7%。

          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省专利授权量17.04万件,增长11.0%。其中,珠三角占绝对地位,专利授权量达14.97万件,占全省总量的87.8%,增长10.1%。粤东西北地区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14.1%、33.9%和15.8%。

          

        表3  2013年区域现代产业及创新发展情况

        区域

        先进制造业

        增加值

        (亿元)

        占规上工业比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亿元)

        占规上工业比重(%

        专利授权量

        ()

        增长(%)

        全省

        12714.98

        47.9

        6654.38

        25.1

        170430

        11.0

        珠三角

        11162.72

        52.0

        6310.15

        29.4

        149716

        10.1

        粤东

        325.80

        16.3

        175.67

        8.8

        13005

        14.1

        粤西

        867.67

        49.8

        36.89

        2.1

        3357

        33.9

        粤北

        358.79

        26.6

        131.68

        9.8

        4295

        15.8

         

          (三)产业分工基本成型,呈现区域共同协作格局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前六位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2%)、汽车制造业(4.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9%)、金属制品业(4.4%)占全省50.9%,占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半壁江山。若将优势行业定义为区位商大于1.1且在全省比重大于2%的行业,从表4可见四大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基本成形,各区域重心各异,呈现区域共同协作格局。珠三角的6个优势行业,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在粤东西北均处于相对劣势。粤东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具有绝对优势。粤西的优势行业集中在金属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粤北的优势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表4  2013年区域制造业按行业大类分的区位商

        制造业行业大类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珠三角

        粤东

        粤西

        粤北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0

        0.8

        ...

        5.7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3

        0.5

        ...

        0.5

        10.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2

        0.1

        0.3

        1.6

        16.2

        非金属矿采选业

        0.3

        0.4

        ...

        3.5

        8.9

        农副食品加工业

        1.8

        0.6

        1.3

        5.9

        1.1

        食品制造业

        2.1

        1.0

        1.7

        0.5

        0.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0

        1.1

        0.4

        0.5

        1.0

        烟草制品业

        1.2

        0.8

        0.1

        0.7

        6.1

        纺织业

        2.2

        0.8

        3.7

        0.3

        0.8

        纺织服装、服饰业

        3.8

        0.9

        3.6

        0.3

        0.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2

        0.9

        1.9

        0.6

        1.3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6

        0.7

        0.2

        5.6

        1.7

        家具制造业

        1.4

        1.0

        1.0

        1.3

        0.3

        造纸和纸制品业

        1.4

        1.0

        1.1

        1.7

        0.5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1

        0.9

        2.5

        0.3

        0.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6

        0.9

        2.9

        0.2

        1.0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3.5

        0.6

        ...

        7.9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9

        1.1

        0.5

        0.9

        1.0

        医药制造业

        1.4

        0.9

        2.0

        0.7

        1.1

        化学纤维制造业

        0.1

        1.0

        2.2

        ...

        0.7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8

        1.0

        2.1

        0.5

        0.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9

        0.8

        1.7

        0.8

        3.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7

        0.6

        1.9

        1.3

        5.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8

        1.0

        0.3

        1.3

        1.9

        金属制品业

        4.4

        0.9

        1.2

        1.6

        0.7

        通用设备制造业

        2.7

        1.2

        0.2

        0.2

        0.5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

        1.1

        0.7

        0.5

        0.7

        汽车制造业

        4.9

        1.2

        0.1

        ...

        0.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1.1

        1.2

        0.3

        0.3

        0.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9

        1.2

        0.3

        0.3

        0.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1.6

        1.2

        0.2

        ...

        0.4

        仪器仪表制造业

        0.8

        1.2

        0.2

        0.1

        0.5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0.7

        0.8

        0.8

        1.2

        4.8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0.1

        1.0

        2.7

        0.1

        0.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2

        0.8

        1.9

        1.0

        2.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5

        1.0

        1.8

        0.4

        0.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5

        1.1

        0.6

        0.7

        0.5

          

            注:此表为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不包括比重和区位商较低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开采辅助活动、其他采矿业、其他制造业。“...”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

         

          (四)三大需求保持稳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增强

          2013年,三大需求中,投资消费较稳定,外需有所减弱。四大区域中,粤西表现优异,三大需求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最快,占全省比重略有上升。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3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28.65亿元,增长18.2%。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3.0%、38.5%和23.4%,均高于珠三角的14.7%。粤东西北三大区域占全省比重分别有所提高,其中粤西提高幅度最大,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9.0%,粤东和粤北分别占10.2%和10.6%。  

          消费需求保持稳定。2013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7%、13.1%和12.2%,均高于珠三角的12.1%。与上年相比,各大区域占全省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粤东与粤西略有上升,珠三角和粤北山区略有下降。

          外贸需求有所减弱。全省完成出口6364.64亿美元,增长10.9%。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分别增长10.8%、11.2%、15.0%和8.4%,除粤西外,均低于其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2013年,全省外贸依存度为108.7%,比2012年降低0.3个百分点。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49.52亿元,增长6.0%。粤西增速最快,为28.6%,珠三角增长7.1%,粤东和粤北均为负增长。

         

        表5   2013年各区域三大需求情况

        区域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增长(%

        出口(亿美元)

        增长(%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增长(%

        全省

        22828.65

        18.2

        25453.93

        12.2

        6364.64

        10.9

        249.52

        6.0

        珠三角

        16030.78

        14.7

        18933.00

        12.1

        6070.93

        10.8

        230.62

        7.1

        粤东

        2326.01

        23.0

        2644.28

        12.7

        157.17

        11.2

        6.22

        -23.1

        粤西

        2054.77

        38.5

        2546.78

        13.1

        55.21

        15.0

        4.12

        28.6

        粤北

        2417.10

        23.4

        1870.88

        12.2

        80.33

        8.4

        8.56

        -4.5

          

        图3   2013年各区域三大需求占全省比重

                                     

          (五)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全省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81.47亿元,增长13.7%,占GDP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增长16.8%、17.2%和17.7%,均高于珠三角的13.1%,分别比全省高3.1个、3.5个和4.0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全省年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接近十二万亿元,其中珠三角占九成以上,突破十万亿元,达104255.28亿元,增长13.8%,粤东西北地区存款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分别增长12.6%、15.1%和15.1%。全省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12.8%,其中粤北增速最快,增长18.9%,粤东和粤西分别增长17.4%和17.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6  2013年各区域财政金融情况

        区域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增长(%

        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亿元)

        增长(%

        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亿元)

        增长(%

        全省

        7081.47

        13.7

        119685.15

        13.9

        75664.16

        12.8

        珠三角

        4669.16

        13.1

        104255.28

        13.8

        67988.65

        12.3

        粤东

        264.04

        16.8

        5466.56

        12.6

        2241.28

        17.4

        粤西

        250.00

        17.2

        4561.87

        15.1

        2406.96

        17.2

        粤北

        328.52

        17.7

        5401.45

        15.1

        3027.27

        18.9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0元,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珠三角各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除江门和肇庆外,均在3万元以上;粤东西北各市基本在2万元左右的水平。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669元,增长10.7%,实际增长7.8%。各区域中,珠三角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达16663元,粤东、粤西和粤北分别为9559元、10634元和968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粤北增长最快,增长14.0%,粤东和粤西分别增长12.1%和13.7%,均高于珠三角增速。

          (六)城镇化不断推进,社会建设稳步提升

          城镇化稳步推进。2013年全省年末常住人口10644万人,其中珠三角占53.7%,粤东占16.1%,粤西占14.7%,粤北占15.5%。珠三角城镇化率较高,达84.0%;粤东也超过50%,达到59.4%;粤西和粤北城镇化率分别为40.5%和46.0%。从业人口明显集中在珠三角,珠三角年末从业人员占61.8%,比常住人口占比高8.1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分别只占12.5%、12.2%和13.5%,均低于其常住人口占比。

          

        表7  2013年广东人口分布情况

        区域

        年末常住

        人口(万人)

        比重

        %

        城镇化率

        %

        年末从业

        人员(万人)

        比重

        %

        全省

        10644.00

        100

        67.8

        6117.68

        100

        珠三角

        5715.19

        53.7

        84.0

        3784.09

        61.8

        粤东

        1717.21

        16.1

        59.4

        764.01

        12.5

        粤西

        1565.92

        14.7

        40.5

        745.88

        12.2

        粤北

        1645.68

        15.5

        46.0

        823.70

        13.5

         

          社会民生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全省医院达到1222间,其中珠三角有771间,粤东有109间,粤西有164间,粤北有178间,分别比上年增加20间、4间、5间和8间。各区域文化设施比较均衡,与上年比基本保持稳定。城乡养老、医疗保障一体化得到切实推进,五大险种参保人数实现新增长。2013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长3.7%、34.6%、9.0%、3.2%和9.1%。粤东、粤西、粤北各类保险均有所增长,其中粤东医疗保险增速较快,为57.5%;粤北生育保险快速增长36.8%。

          

        表8  2013年各区域社会文化建设情况

        区域

        医院

        (间)

        文化馆

        (个)

        公共图书馆

        (个)

        博物馆

        (个)

        档案馆

        (个)

        公共汽车(辆)

        全省

        1222

        147

        137

        191

        214

        53282

        珠三角

        771

        57

        57

        111

        82

        46956

        粤东

        109

        24

        22

        20

        32

        2037

        粤西

        164

        23

        17

        16

        29

        1723

        粤北

        178

        42

        40

        41

        56

        2566

         

          

        表9  2013年各区域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区域

        城镇职工

        基本养老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总量

        (万人)

        增长(%

        总量

        (万人)

        增长(%

        总量

        (万人)

        增长(%

        总量

        (万人)

        增长(%

        总量

        (万人)

        增长(%

        全省

        4183.04

        3.7

        2705.09

        34.6

        9179.75

        9.0

        3057.25

        3.2

        2711.59

        9.1

        珠三角

        3103.95

        2.6

        2351.45

        41.0

        4651.21

        2.5

        2616.48

        2.3

        365bet网址多少_365BET-官网_365beat怎么下载

        2342.72

        8.6

        粤东

        328.77

        7.4

        140.64

        4.6

        1630.21

        2.0

        139.13

        6.5

        126.33

        6.6

        粤西

        240.15

        6.9

        82.21

        1.6

        1594.76

        57.5

        90.18

        8.9

        80.45

        3.8

        粤北

        308.51

        8.0

        130.79

        4.0

        1303.57

        2.5

        149.50

        9.9

        110.95

        36.8

         

          (七)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13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趋于稳定。从城市全年空气二级以上天数比例看,粤东西北12市空气质量普遍比珠三角9市好,粤东西北各市二级以上天数比例均在96%以上,河源、梅州、汕尾、揭阳、云浮5市均为100%;珠三角除深圳、珠海、惠州达到80%以上,其余各市均在70%左右,空气质量还有待改善。大部分地市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全省森林覆盖率58.2%,其中,珠三角51.1%,粤东西北63.9%。宜业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明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珠三角达16.28平方米,粤东西北达13.03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珠三角达到92.7%,粤东西北达78.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差距有所缩小,但区域发展差异仍过大

          长期以来,粤东西北经济社会发展上与珠三角存在较大的落差,区域发展很不均衡。近年来,区域差距呈不断缩窄的趋势,但广东各市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仍居高不下,经测算,2013年广东地区发展差异系数高达0.698,而苏、鲁、浙地区发展差异系数分别只有0.413、0.452和0.263,均远低于广东,广东区域不协调问题十分突出。

          2013年,四大区域中除珠三角外,其余三大区域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21个市中有12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包括珠三角的肇庆和粤东西北11市。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哑铃型”变化。将全省21个地级市根据人均GDP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上游:人均GDP在全省平均水平25%以上的市5个;第二梯队为中上游:即人均GDP在全省平均水平上下25%区间内的市,2013年只有3个,比2000年减少2个;第三梯队为中下游:人均GDP在全省平均水平50%-75%的市4个;第四梯队为下游: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0%以下的市有9个,比2000年多3个。地区发展水平分布逐步向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狭小,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关系扭曲,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反过来也拖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表10  2013年全省各市按人均GDP划分情况

        划分标准

        地级市个数

        具体地级市

        第一梯队  (≥74000元)

        5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

        第二梯队  44000-74000元)

        3

        惠州、东莞、江门

        第三梯队  30000-44000元)

        4

        韶关、阳江、茂名、肇庆

        第四梯队  (<30000元)

        9

        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湛江、清远、潮州、揭阳、云浮

          (二)产业结构滞后于GDP水平,内部结构不合理

          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越大。2013年,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15000美元,超过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三产比重只有52.7%,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相差15.2个百分点,珠三角的产业结构明显落后于经济水平相近的其他国家水平。珠三角9市中只有广州、深圳、东莞三产比重高于二产。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也已超4000美元,但产业层次总体水平不高,三产占比仅38.7%,比二产低7.9个百分点。

          (三)产业分工水平有待提高,产业梯度转移仍需大力推进

          根据41个工业大类行业的增加值计算结构相似系数,结果表明:一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结构相似系数继续保持一个回落趋势,从0.6225下降到0.5450,表明区域工业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两大区域进一步凸显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特征。二是珠三角各市平均结构相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珠三角从0.6176下降到0.5881,说明区域内产业同构得到改善,粤东西北各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略有上升,变化不大。

          但区域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并不高,区域城市群之间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明显,尤其是珠三角,其城市群产业同构系数最高值达0.9223,区域分工合作不明显,产业结构雷同,对粤东西北辐射的能力非常有限。粤东西北城市群产业同构系数最高值也达0.8243。珠三角须统筹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转移,粤东西北积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继续不断优化。

          

        表11   2007-2013年区域工业相似系数比较

         

        2007

        2011

        2012

        2013

        2013年比2012年增减

        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

        0.6225

        0.5680

        0.5561

        0.5450

        -0.0111

           珠三角9市平均

        0.6176

        0.5873

        0.6033

        0.5881

        -0.0152

        极值(最大)

        0.8994

        0.9242

        0.9133

        0.9223

        0.0090

        极值(最小)

        0.3251

        0.2892

        0.3540

        0.3398

        -0.0142

           粤东西北12市平均

        0.3404

        0.3280

        0.3627

        0.3508

        -0.0119

        极值(最大)

        0.8830

        0.8252

        0.8490

        0.8243

        -0.0247

        极值(最小)

        0.0405

        0.0611

        0.0742

        0.0720

        -0.0022

         

          (四)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2013年,粤东西北高速公路面积密度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8%,不到珠三角的1/3,粤东西北部分地区主干路网基本通达,但部分地区如揭阳的揭西,河源的紫金、连平以及云浮的新兴等至今仍然没有高速公路。2013年,厦深高铁开通,但站区基础设施仍在逐步完善中,道路衔接未能完全打通。

          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发展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这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在投资环境、社会管理、政府职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改革等软环境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与珠三角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是粤东西北地区亟需解决的瓶颈。

          三、政策建议

          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广东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广东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之一。要加强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扶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发展,这不仅关系到粤东西北地区自身的发展,也是珠三角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一体化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缩小区域差距、提高民生幸福为目标,以统筹规划为保障,实行分类指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一)强化统筹规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各区域比较优势,推进广东区域主体功能区建设,把主体功能划分细化到市、县,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功能区划、明确各区域的定位,按照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珠三角地区要进一步增强全局和责任意识,通过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向纵深拓展,建立珠三角与欠发达地区的联动机制。粤东西北地区要树立奋发图强和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思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腾飞,使广东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珠三角引擎带动作用

          提升珠三角整体竞争力。深入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深度合作,推进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特大型城市新型城市化,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促进环珠三角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发挥珠三角地区对周边省、区的相邻地区的辐射作用,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在周边省、区的相邻地区便捷流动,推进产业区域合作。

          (三)实现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培育粤东西北区域增长极

          促进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各市人均生产总值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聚集发展、率先崛起,加快汕头东部新城、湛江东海岛工业新城、韶关芙蓉新城、茂名滨海新区、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增强对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打造粤东、粤西沿海重化产业带,支持粤北发挥资源优势,走生态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崛起。

          加快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依托地级市中心城区建设若干人口规模100万、200万以上的大城市,依托县(市)城区建设一批人口规模20万、30万、50万以上的中小城市,建设一批与中心城区配套服务、特色鲜明的中心镇,推动本地人口就地城镇化。增加粤东西北等地的城市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就近的城市转移,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珠三角连接粤东西北的轨道交通网。以路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网网畅通。加强欠发达地区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实现“县县通高速”。推动广东省与周边省份及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对接,实现公路网络外通内连。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珠三角连接粤东西北的轨道交通网。

          (四)大力推进产业转移,优化全省区域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有序择优转移。落实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合作共建省产业转移园责任,大力推进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北地区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合作,把产业转移园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配套基地。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改善园区软硬环境。加强省对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的统一协调和领导,提升产业园区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高度重视产业转移衍生的环境保护问题,改善和优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环境。健全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机制。组建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

         

         

         

                                                                                               供稿单位:综合365bet网址多少_365BET-官网_365beat怎么下载处

                                                                                               撰    稿:彭惜君

         



        分享:



         

        相关链接: